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试卷例题 > 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2021-03-23 15:39:37 浏览量: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应和(hè) 瘫痪 恍然大悟(huǎng) 翻来复去

  B.霎时(shà) 诀别 混为一谈(hùn) 饥肠辘辘

  C.搓捻(niǎn) 质朴 人声鼎沸(shēn) 众目睽睽

  D.侍弄(shì) 领略 咄咄逼人(duō) 霎有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一个人如果鄙薄学习中的细节,一昧好高骛远,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成绩的。

  B.菁菁恼羞成怒地对妈妈说:“我这么信任你,现在你却偷看我的日记”。

  C.在校运会上,我们班四位参加四百米接力赛的同学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冠军。

  D.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声惊雷之后,天空突然渐渐下起了小雨。

  B.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

  C.生活中,我们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车窗外扣人心弦的景色,令人陶醉。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2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

  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将次镇南 王安石

  豫章江南塑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

  目送家山无几许,千年空想蟪蛄声。

  【注释】①将次镇南: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五十六岁时,被贬为镇南军节度使。②豫章江南:唐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了江南道,豫章江南泛指作者的故乡江西。③蟪蛄(huì gū):即知了。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表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名句,本诗中意境与之相同的一句是:( )

  A、豫章江南朔风惊 B、浩荡帆船破浪行

  C、目送家山无几许 D、千年空想蟪蛄声

  7、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朔风”是北风,用北风之冷来表现内心的凄凉。

  B、诗中的“破”字,暗含着诗人前途未卜、了此余生的心境。

  C、“目送”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暗含着作者对未来的悲观,意味着这一去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D、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蟪蛄”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阅读下面三段古文,完成8~13题。(10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诲/汝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孔子/观于周庙 D.此谓何器/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 思而不学则殆 ( ) (2)有敧器焉( )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分)

  1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填补下列句子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送别朋友的时候,可以引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诗句来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4—17题。(10分)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4.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15.“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6.赏析第8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3分)

  17.读完本文,结合自己,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8分)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8.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19.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2分)

  20.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2分)

  四、写作(50分,含卷面分5分)

  心中有你,心灵就不会再空虚;心中有你,脸上就不会有泪滴;心中有你,生活就充满了甜蜜;心中有你,生命就拥有了意义……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个人,在我们心中,因为有了你,我们才能在青春里不断成长,不畏风雨。

  21.请以“心中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