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试卷例题 >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2021-03-29 15:44:23 浏览量: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学习。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红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北京四中网校

  A.盘虬(qiú) 驻立(chù) 恣肆(zì) 孤芳自赏

  B.黄晕(yùn) 澄清(chénɡ) 着落(zháo) 迫不急待

  C.纳罕(hàn) 滑稽(jī) 聒聒(ɡuō) 呼朋引伴

  D.挑逗(tiǎo) 枯涸(hé) 芊芊(qiān) 高邈深远

  2.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5.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他像亲兄弟一样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改句:他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而又像亲兄弟一样的俄国小说家。

  B.原句: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原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改句: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D.原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

  改句: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6.下列对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抒写豪情壮志 B. 描绘山水美景 C. 叙写离情别意 D.表达怀人感伤

  7.下列关于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

  B.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拟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

  C.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D.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 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 ②肆:店铺。 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 ④某:我。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B.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C. 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D.某是临安第一/手棋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如是 ( ) (2)悟( ) (3)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常坐临安市肆观棋。

  (2)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

  11.陆象山棋艺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 ,以观沧海。

  (2) ,山岛竦峙。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4) ,风正一帆悬。

  (5)海日生残夜, 。

  (6)乡书何处达, 。

  (7)回乐峰前沙似雪, 。

  (8) ,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7分)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3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竟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3.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 (3分)

  14.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柳之妙”体现在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4分)

  15.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16.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2分)

  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17.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3分)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8.选文使用了 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2分)

  19.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21.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2.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人有说“春雨缠绵,夏雨痛快,秋雨凄美,冬雨凛冽。”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季节的雨,用优美语言描绘一下。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00字左右。

  24.写作。(50分)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A 6.D 7.C 8. A

  9.(1)像这样(2)理解,明白,醒悟(3)离开

  10.(1)陆象山常坐在临安集市的店铺里看人下棋

  (2)如今和先生/公子对弈,反而被让一子,先生天下无对手了。

  11.㈠观摩他人下棋㈡善于知识迁移㈢善于思考领悟(答对2点即给满分)

  12,略

  13.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3分)

  试题分析:看到这个题目咱就要看看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概括一下段意,这也很简单,有的段落有中心句,有的需自己概括。之后再总结三个方面。

  1段点明中心,柳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2段没有中心句,但从柳叶、树干、树皮就能看出写得是柳的形态。

  3段从第一句看出写得是柳音。

  4段从第一句看出写得是柳之妙。

  5段没有中心句,可看出写得是柳絮。也属于柳的顽强生命力。

  6段和7段写得是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8段写了历代文人雅士靠吟咏柳来抒发感情,寄托人生。

  9段再次点明主旨,升华中心。写江南柳不但灵魂不灭,生生不息。而且他也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4.有实用价值 表达情思 (评分:4分。每空2分)

  试题分析:既然说了是文段(4),那就从这段找就行了,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

  (1)农人折柳,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

  (2)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用自己的话概括:(1)有实用价值(2)表达情思。

  15.(1)“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 (2分)

  (2)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2分)

  试题分析:先看修辞手法,再看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1)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无飘荡的姿态。

  (2)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柳的妖娆美好)

  16.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2分)

  试题分析:一看联系文章内容,再根据第四段找“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那“柳”就包含着眷恋(不舍、留恋)的意思。

  17.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2分);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2分) (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试题分析:看“通读全文” ,就知道要从整篇看。

  先看“一颗不灭的灵魂”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然后再看看“一颗不灭的灵魂”在文中的哪段还出现过,看有什么意思。在第八段: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存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18.倒叙(2分)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几种记叙的顺序,注意看第一段文字是写事件的结果“母亲做好的棉被给我送来”,可以判断是倒叙。

  19.(3分)比喻,(1分)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1分)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1分)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根据文字直接判断即可。从表达母亲的爱来概括作用。

  20.(4分) 神态,语言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母亲给“我做棉被”的满足感(或幸福、愉悦),(1分)表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1分)

  试题分析:首先了解写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再概括文字来判断,从母亲完成心愿的心情和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方面分析概括。

  21.(2分)一个“醉”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从被子中感受到了温馨深厚的母爱,(1分)幸福如醇酒一般让人心醉。(或感动和沉醉在幸福之中。)(1分)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内容,从得到母亲的关怀心中深切的感受(幸福而陶醉)这个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22.(2分)写出了“我”母亲对像我一样在外奔波的孩子的冷暖的担心,(1分)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1分)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从天下母亲时时牵挂在外子女的冷暖这个方面来理解。

  23.略

  24.【试题分析】:题目,理解“温暖”是指人生中的一种美好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了“爱”;“记忆”限制了是所写内容是曾经发生过的或曾经经历过的,也就是说所写内容是自己过去的一段充满了快乐、美好体验的经历。这种感受可以是人或物甚至一本书、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给自己带来的。所以选材范围广,但一定要尽量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体验最美好深刻并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写作时除了真情实感还要注意细节描写。如例文,以“温暖”为感情线索,选取了成长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巧妙地运用小标题把材料组织起来,而且首尾呼应,首段点题,结尾升华了文章主旨。

  附:参考例文

  温暖的记忆

  翻开记忆的相簿,拭去些许的灰尘,一幅幅温暖的画面映入眼帘……

  那些温暖的歌

  本与同学约好一同去学校,哪知,同学却先走了,不禁愤愤不平,心生不满:“哼,不讲信用,再也不理你了!”无奈,只好独自去学校,路过一家音像店,店里的电视正播着一则公益广告,唱着:“世界那么大,只要你心中有爱……”顷刻,时间滞留,驻足侧听,温暖的歌词缓缓流入心中,洗濯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顿时,心里豁然开朗,心情像阳光般透明,而阳光,斜洒在我身上……

  那些温暖的人

  学校举办运动会,不善运动的我,只好搬了个板凳坐在一旁,独自享受阳光的沐浴及阳光的陶醉。“喂!想什么?”小D打断了我的思绪,抱了一大堆零食坐在我旁边,又递给我一块牛奶巧克力:“我才买的哦!说实话,味道真不赖——你尝尝!”缓缓地撕去包装,放入口中,顿时,一种柔柔的东西被味蕾吸收,甜甜的,幸福得让人不知所措。抬头,小D正仰望天空,“谢谢!”轻轻地说出了口。小D转过头来,笑着:“不用说谢谢啦!”望去,小D被阳光所笼罩,心情又被阳光溢满……

  那些温暖的回忆

  奶奶家身后的那座山亦是童年的我最爱的地方。到山上的“木果儿”成熟的时节,我总爱邀上几个小伙伴,结伴去摘“木果儿”吃。那时的我们从不理会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山上的果子可能不卫生,别摘了吃”之类的话,我们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到山里,去采未洗的“木果儿”吃,当然,我们不会忘记带一个装木果儿的大口袋。我们总是把采来的木果儿放进大口袋里,在聚集在一块空地上“共同分享”,亦记起那时的我们总习惯放肆地大笑,也老爱在草地上打滚儿,总是在夕阳即将坠落时,匆匆赶回家,面对脏兮兮的衣服,只好乖乖地听从长辈们的呵斥……仔细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啊!

  关上相簿,沉浸在如此甜蜜的回忆里,是不是也很幸福呢?

  其实,也正是这些幸福的片断,点缀成了我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当珍惜所拥有的这些温暖,铭记在心。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种方向、一种心态。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