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试卷例题 > 奕聪中学高一年语文月考试卷

奕聪中学高一年语文月考试卷

2021-04-10 09:20:48 浏览量:

  学会学习的人,是十分幸福的人。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奕聪中学高一年语文月考试卷。
 

奕聪中学高一年语文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

  吴智勇

  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慕不已。

  B.《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C.《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

  D.《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B.《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

  C.《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D.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

  B.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

  C.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

  D.《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琴师

  常小琥

  秦学忠很独,他的京胡就和别人不一样。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秦学忠不是,他的琴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总不大好使。

  年底剧团放幕,盲考席位,角儿都不在,几位老琴师聚在后台扯闲篇。烟气如薄雾般氤氲在化妆间里,正挂着笑靥缓步爬升。资历浅的都拎着琴,挤在门外候着,每人手里像攥着鸡脖子似的。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被围在人堆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在身边同行异样的眼色中,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几乎在他语毕的同时,这老先生的脸也耷了下来,没人再言语。很多年来,后台能如此安静,这还是头一回。

  大多数琴师都爱拉《柳摇金》和《夜深沉》,熟,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他搭着腿,细密的眼睛透出U片般缝隙,眉心朝小何使劲一拧。“还是板,暮气重,跟放糟了的面条似的,再来一个还这样就算了。”

  直到小何蹑手蹑脚地从后台传话回来,幕后还是没有声音传出,急得她直磕鞋后跟。也就那两三秒的当儿,台上台下,静如空寂,那一刻,甚至连幕布都比以往更加沉重,像是被一股气垒成的墙垛,纹丝不动。她留心瞄到团长却比之前要平静,似乎在等什么,她不懂。当一阵急切的快板过门骤然从幕后蹄出来时,小何着实被惊了一下,她即刻又扫了一眼团长。

  “这个行。”见团长张嘴就给出这话,她刚想跟着夸两句,又听到“再等等”。

  很快小何就知道,不用等了,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一曲《斩马谡》虽不复杂,快板也少,但简里有繁,就算看不到琴师的弓法,光是音准的严丝合缝,包括追求气氛时用劲够足,这就不像其他人那么发干,发涩。拉到“快将马谡正军法”结尾,三弓三字,不揉弦,一股肃杀之气,渗过幕前,弥漫到观众席,他禁不住哼唱起来。

  “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刘荣跟自己说到这,眼睛眯了下来。

  “刘团您看……”小何不明就里地候在一旁,不知哪句话该接。

  “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其他人,让老徐再过一道吧,我还有个会。”

  “秦学忠!拿好东西跟我走!”小何这声尖嗓,直接砸向后台,把他和其他琴师生生划开,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全打在他身上。秦学忠面无表情,夹着琴箱忙找退路,也没跟在座几位老师傅打个招呼就撤了,令在场诸位脸上都有点儿挂不住,臊得慌。很快,左躲右让间,一双懒汉鞋在锃亮的地面上,蹭出冷飕飕的“刺啦刺啦”声,渐行渐远。

  “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

  大院里还是有些闹心,尤其整个剧团,上上下下,都在传一个没评级的琴师,直接被刘团看中,但不知会给哪条出路,扰得秦学忠无所适从。傍晚,灰冷的天色把黄昏裹压得极低,一枚一枚隐弱的微亮,被逼向道路两旁的树干处,闪烁出芒刺般的光束。他穿着一件藏蓝色的粗布棉褂,铝制的饭盒拿在手里,闷头从食堂折回宿舍。一排挺拔平展的油松,裸露着肥厚的鳞盾,晦明交替间,树影随着晚风汩汩摇曳,抻拉出苍劲的黑褐色叶鞘,如带刀侍卫般交错。走到松树林尽头,一个扁菱形的硕大身影,忽然挡住去路。秦学忠被迫站住,见身前有个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直矗矗跨到他身前,扬起眉毛,梗着个脖子,蹭过来问他:“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要不要去看?”秦学忠点下头,说:“要看。”高个儿很满意地一乐,又问:“一起呗,托人已在前排占好座儿了,但你要先把琴借我瞅瞅。”

  秦学忠笑了一笑,没说话。高个儿立马再说:“那你拉个曲牌看看总行吧。”他应了一声:“成!”

  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月初刚从店里提出来,不骗你,向毛主席保证。”

  “胡琴还是老的好用,这琴是我在家做的,枣木又硬又有韧劲儿,能咬住竹子,不至于滑轴。其实用得顺不顺手,自己知道,不用给谁看。”秦学忠坐在一把铁架椅上,停下手想把琴收好,盯着高个儿。“你信不信?”

  (节选自常小琥《琴腔》,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介绍秦学忠的京胡和份大的琴师的京胡不一样,暗示他身份的特殊,也为他在下面应聘琴师中能否胜出,设置了悬念。

  B.第二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化妆间氤氲的烟气,赋予其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

  C.作者善于运用侧面烘托,如描写秦学忠弹奏京胡时,通过刘团长的语言和被其艺术感染而沉浸其中的状态,表现了秦学忠技艺的高超。

  D.文中画横线句子对黄昏景色的描写,一方面烘托了秦学忠当时无所适从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当时的处境,以及他那倔强的性格。

  5.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

  6.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阅读(17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舍契若神。__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B.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D.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在文中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迁:指迁移,变更,变动的意思,在古代一般指升官,如“再迁”“左迁”“右迁”。

  C.下车: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常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

  B.张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表现了他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C.文中写张衡花了十年时间来写《二京赋》,而且是模拟班固的《两都赋》来写的,这表明张衡的文学才能要比他的科学才能低很多。

  D.本文虽重点详写了张衡的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也写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明的政治手腕。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9分)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 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命名,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C.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D.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16.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 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师说》中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    );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    的素书。她婉约,曼转,    ,不愠不喜,用    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    的境界。静立水畔,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多么洒脱而令人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

  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

  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

  D.似清淡的留白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手不释卷 不卑不亢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B.百读不厌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C.手不释卷 不骄不躁 柳暗花明 百转千回

  D.百读不厌 不卑不亢 峰回路转 百折千回

  21. 请参照①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4分)

  A.有个佛教徒当众宣讲“轮回报应”的佛教教义,他说,人们不能杀生,因为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

  ①反驳:既然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那么我们就只有杀人了?

  B.总有人以成败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②

  C.中国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人担心中国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社会。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全国,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前几天,这句经典赫然出现在河北省衡水中学校长的开学典礼讲话中。对此,人们不以为然。有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人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有人认为“善假于物,因人成事才是明智之举”……

  请以“命运法则”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高一月考语文答案

  1.【答案】D

  D项,分析错误,《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

  2.【答案】D

  D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

  3.【答案】C

  C项,分析错误,“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物。

  4.【答案】B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几位老琴师闲散傲慢、自鸣得意的神态”中“傲慢”一说错误,结合第二段烟气的特点和老琴师的举止来看,应是写出老琴师的“自负”“傲慢”一说太过。故选B。

  5.【参考答案】徐鹤文:以貌取人,看到秦学忠的京胡粗拙古朴,就轻易断定“这孩子挺各色……意思不大”;有嫉妒心理,当秦学忠被团长选中时,仍然说他“没大出息”;情绪波动大,当秦学忠拒绝了他看琴的要求时,不仅用语言讥讽,“脸也耷了下来”。

  刘荣:慧眼识才,以真才实学取人;业务精湛,精通京胡演奏的艺术;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有点缺乏耐心。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徐鹤文和刘荣两个人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先看徐鹤文,如第二段“头把琴徐鹤文左肘支着一张橡木方桌,……一眼就瞅见秦学忠的这把琴杆,把头一扭,笑着要借过来试,秦学忠坐朝过道,做闭气凝神状,没搭理他。……老徐咧着嘴摇了摇头,说‘这孩子挺各色,家伙有点儿年头,就是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意思不大’”,在此时的徐鹤文根据秦学忠的琴“轴偏了,还是枣木的料”就断定“意思不大”,这说明徐鹤文以貌取人,而且当他想要看秦学忠琴遭到拒绝时,他不但说话讥讽,而且“这老先生的脸也耷了下来,没人再言语”,这说明徐鹤文的情绪波动很大;如秦学忠被团长选中时,徐鹤文“没大出息。老徐掸掸裤腿上的线头,嘟囔一句”,流露出对秦学忠的嫉妒。再看刘荣,如“可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这说明他缺乏耐心;如“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还能透出诸葛亮悲鸣的心境,该阴之处,如虫潜行,该阳之时,也有拆琴之势。跟前面那票老油子明显不是一茬人,这次我捡到宝了”,对秦学忠的评价和重用说明他慧眼识才;从他对秦学忠的选择以及对其他人的评价来看,刘荣的业务精湛非常,很精通京胡演奏的艺术;从他对秦学忠的安排及选拔来看,“就他吧,直接办正式的编制,至于跟谁,等等再定。先让他住进来,你安排一下”,这说明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徐鹤文和刘荣的特点。

  6.【参考答案】①份大的琴师和秦学忠各自所用的胡琴对比。份大的琴师的胡琴是琴行订做的高档品,材质坚实,外形美观,音色清脆、透亮;秦学忠的胡琴是自己做的,材质普通,且烤成琴杆后总不大好使。通过对比,突出秦学忠的低调、朴实和多才多艺。②盲考时,大多数琴师和秦学忠演奏的对比。大多数琴师演奏《柳摇金》和《夜深沉》,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评价“板”“暮气重”;秦学忠演奏《斩马谡》,刘团长被吸引,当场决定录用。通过对比,突出秦学忠琴技的高超。③穿军呢大衣的高个儿对秦学忠胡琴态度的前后对比。高个儿邀请秦学忠去观看云盛兰先生晚上的演出,只为瞅瞅那把胡琴,“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而是赞美徐师傅那把精美的胡琴。通过对比,再次突出秦学忠胡琴的普通,衬托其琴技的高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出对比的手法,并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这就要求考生要对“对比”这种手法的形式和作用有所了解,然后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所谓“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可以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而对比的目的是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文中来看,既有两个事物或人物之间的比较,也有一个对象前后不同的比较。如“物”的比较,文中提到琴师们使用的琴,第一段中,“份大的琴师”“讲究用上等黑紫竹或是染竹打成琴杆,不仅花纹养眼,材质坚实,音色还清脆透亮,跟在角儿身后,提上场,有里有面儿。这种档次的琴,须在琴行订做很久才能拿到”,而秦学忠的琴是“自己做,选材还是次一等的凤眼竹,这种竹子虽也耐用,但往往第一节竹身尺寸偏短,烤成总不大好使”,这一对比突出的是秦学忠,可以看出秦学忠的低调朴实以及多彩;如“人”的态度比较,当其他琴师演奏《柳摇金》和《夜深沉》的时候,“刚到一半,团长刘荣就坐不住了”“没一个是活着的”,而当秦学忠演奏的时候,“这个行”“团长已经跟起板式敲着膝盖,两只眼睛很努力地朝外瞪,但看上去依旧像一对刀片”“他禁不住哼唱起来”“这人琴中有话,不光包得紧……”,这一对比是突出秦学忠琴艺的高超;如文章最后提到的高个子对秦学忠和徐先生琴的态度,对秦学忠的琴——“等秦学忠真把琴拿出来,高个儿反倒不稀罕碰了”,对徐师傅的琴——“我看过徐师傅的二鼓子,那都用黑老虎(黑紫竹)做琴杆,琴轴是特选紫檀的料,琴皮专挑惊蛰后的野生乌鞘蛇,那皮子蒙的,花纹真漂亮,白如线,黑如缎,板儿脆”,这一对比说明秦学忠的琴很普通,这就更凸显出其琴艺的高超。

  7.答案: A

  8、答案: B

  9.答案: C

  10.答案: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有典籍记载以来,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情形。

  11. 答案: D

  12. 解析: 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

  答案: C

  13. 答案: D

  14.答案: (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重点:“二千石”“业”“无耻”“奈……何”)

  (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重点:“争诉”“辄”“断”“譬”)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诏,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祐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不听,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便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15.【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说“由雄放转为凄苦”表述错误。首联“七千里”“二毛人”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可读出思乡之情;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的洒脱。应是由凄苦转为洒脱旷达。故选C。

  16.【参考答案】(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做这类题要先弄清诗歌题材,理清诗歌的思路,在作品中寻找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结合意象,判断感情。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颔联 “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仕途险恶的忧虑,“泣孤臣”表达对国事的忧愤,忠心朝廷,无故遭贬。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更是豁达的表示。

  17.【答案】(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8.答案:C

  解析:依据“像秋日醉人的醇酒”的句式特点,“似”与“像”可对应,排除A、B两项。结合句意分析,C项更合适。

  19.答案:D

  解析:“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定语位置不当,应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最恰当的修改方法是删去“使”。综合以上两处错误,D项修改最准确。

  20.答案:B

  解析:“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手不释卷”不能修饰“素书”。“不骄不躁”,不骄傲,不急躁。“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峰回路转”,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百转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百折千回”,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百转千回”能与后面的“境界”搭配。

  21. 答案:②既然失败了就不是英雄,那么荆轲就不再是英雄了?

  ③既然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就会变成资本主义,那么我们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答出一处得3分,答出两处得5分)

  22. 审题点拨:

  这是一个观点型任务驱动作文题。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被人们广为传诵和运用,足见它的影响力之大。这句台词之所以被人们广泛认可,是因为它强调主观努力决定个人命运,强调“我的命运我做主”,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充满正能量。而人们提出的几种观点,则与之对立。

  “天时地利人和”,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人的命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将“人”与“天”对比,重点强调“天”的决定性作用;“善假于物”则强调凡事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要善于借力,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凡此种种,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瑕疵,不够全面。在立论时要注意运用辩证法,综合立意,不偏不倚。另外,题目要求以“命运法则”为副标题,考生还必须自拟主标题,切不可误把副标题当标题。

  【核心素养对接】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