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试卷例题 > 古城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例题

古城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例题

2021-04-10 09:53:47 浏览量: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古城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例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城中学高中一年级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例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工作。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选D ①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②妄自菲薄:形容过分地看轻自己。用错对象。③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④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符合语境。⑤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⑥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项,语意重复。“至少”与“左右”删去其一。D项,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的争论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⑥③⑤①④② D.②①⑤③④⑥

  解析:选C 确定首句: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连,故首选⑥。理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连;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B.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

  C.我们诚挚地邀请著名民俗专家莅临会议,指导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D.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解析:选C A项,“雅正”是敬辞,一般用于请对方对自己的诗文书画加以指教。此处不得体。B项,“略尽绵薄”是谦辞,用在别人身上不得体。D项,“令”,敬辞,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包身工》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B.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C.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为新月派代表诗人,曾赴剑桥大学学习,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

  D.巴金的主要作品有著名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解析:选D “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二、阅读能力训练(40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6.作者认为在中国的东洋厂能够飞跃地庞大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参考答案:①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②吸收廉价劳动力。

  7.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东洋厂三十年前后数字的对比,向我们揭示了东洋厂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壮大,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从而向读者揭示出工厂的规模越大压榨就越惨烈的可怕现实。

  8.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群体的描写,又有像“芦柴棒”这样的个体刻画,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

  参考答案:使读者对包身工的了解全面、具体而深入;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震撼读者的内心。

  9.从抄身婆和带工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包身工的身体健康差到极点,极其缺乏营养,由此可知平时的饭食质量之差;带工老板心狠手辣,极其残忍,对包身工没有丝毫的同情,不榨到最后一分钱绝不会放手。

  (二)课外阅读(24分)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

  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 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洪水而救出难民。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他们的家得以幸免。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谁知道呢?她说。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 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湿和干,高地和低地。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两种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1982年3月15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波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新闻稿既有对难民群体的描写,又有对万布林大街难民个体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灾难面前难民的焦虑紧张心态。

  B.文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既营造了洪水逼近时紧张的气氛,又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

  C.文中“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现在是午夜”“现在,午夜过后”等时间词语既写出了作者不同时段对灾情的观察,又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但个别地方也不乏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洪灾的可怖。

  解析:选B B项,“表现了灾民在洪水面前的沉着和镇定”错,文章写老夫妇两段表现洪水到来前家园的美好,凸显洪水到来的紧张气氛,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解析:选BD A项,文章主要表现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时的情景以及焦虑担忧的精神状态,而不是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的。

  12.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4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好。

  ①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

  ②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

  ③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字表现了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

  ④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

  (示例二)“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好。

  ①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报道了该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

  ③表达对灾民的强烈关心。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④整齐,有文采。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2分)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10”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开始研制“运-10”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10”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10”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的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10”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10”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 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 000千米。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10”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10”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10”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10”的试飞戛然而止。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程不时说,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只有简陋的条件,也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外国人来辅佐。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从1970年“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表示,C919的成功首飞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出现一大片新的形势。

  (有删改)

  材料二:

  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的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叶伟说,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家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有删改)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5月5日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 952架,价值近9 000亿元,C919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有删改)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行动虽中断过几十年,历程曲折,但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程不时大学毕业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于耄耋之年见证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因此能透彻理解飞行梦想的现实意义。

  C.从1980年到1984年,“运-10”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但试飞任务还没有完成就戛然而止,最终“运-10”下马,没有投入量产。

  D.中国研制的大飞机C919,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20年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预计需要5 952架干线客机,价值近9 000亿元。

  解析:选B B项,应是“中国人的‘大飞机梦’”而不是“飞行梦想”。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运-10”与C919研制相隔数十年,因此两者除了都是国产大飞机之外,难有其他的联系与传承,当时的研发有两条不同的思路。

  B.文中多次引用程不时所说的话,强调了大飞机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表明要发展大飞机,自主研制是正确的选择。

  C.C919的机体的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据此可以判断C919同“运-10”一样,都属于国产大飞机。

  D.有人说发展大飞机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不行,C919的发动机、航电和飞控系统等来自多家欧美公司,证明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E.三则材料从发展历史、国产化、发展的联系与传承等不同角度,对国产大飞机进行阐述,展现了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的巨大进步。

  解析:选BE A项,“难有其他的联系与传承”说法错误,因为C919是在“运-10”一项又一项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于2007年重启的。“当时的研发有两条不同的思路”,是指是自主研发还是依赖外援,并不是指“运-10”与“C919”没有联系。C项,不能仅以C919机体的自主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为判断其属于“国产大飞机”的依据,而应以我国掌握了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据。D项,“C919的发动机……来自多家欧美公司”说明的是C919“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

  1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的意义。(4分)

  答:

  解析: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每个材料中与C919的成功首飞相关的内容,特别要注意材料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如材料二中的“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

  参考答案:①C919的成功首飞,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②初步实现了以程不时等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的夙愿以及几代中国人的期盼。③C919对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振兴,意义重大。④C919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成功首飞为其将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⑤C919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⑥C919前景广阔,能为国家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临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也不能随便说话,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答:

  参考答案:①生理冲击大 ②身体活动受限 ③交流受限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①__。散文叙事说理,事理是直截了当的,__②__,贵能直率流畅。诗遣兴表情,兴与情都是低回往复、缠绵不尽的,所以它忌讳直率,贵有一唱三叹之音,使情溢于辞。粗略地说,散文大半用叙述语气,__③__。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散文和诗不同 ②所以它忌讳低回往复

  ③诗大半用抒情语气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然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终将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①文学并不一定让所有人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 。

  ③ 。

  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语段把“天底下最善良的人”的评判标准与对文学的好恶联系起来,推断显然不合理。“以文学钻营的人”可能在个人的名利方面会受到损害,但“死无葬身之地”的推断过于武断。

  参考答案:②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③以文学钻营的人并不一定死无葬身之地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也有时是门被敲,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敲门是一种礼仪,敲门是对别人的尊重,敲门能看出修养;敲门也有学问,敲轻、敲重,敲在什么部位,发出多大的声音,这些都有讲究;敲门也有故事,敲门是一种试探,等待对方的回应,有时再多敲一下也许就开门了,可是敲门的人却放弃了。敲门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关注。其实,敲门也是人生必须面临的一大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请以“敲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根据材料提示,“门”可实可虚,“门”所指相当丰富,这“门”可以指实实在在的门,也可以指比喻意义上的门,如心灵之门、文学之门、学问之门、大学之门、困难之门、成功之门、爱的大门等。“敲门”是表面现象,要写出“敲门”的动机、过程及启示等。审题时要将题目补充完整:谁在什么背景下敲什么门?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幸福”“机遇”“成功”等。敲门的背景常常是有事相求、沟通或认错等。

  从多个角度立意构思是审题的关键。本题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1.从“敲门”的启示角度立意:主动敲门,勇敢敲门,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多尝试,多敲一下就能开门,再坚持一下就能有奇迹发生。

  2.从“敲门”要具备的条件角度立意:用奋斗敲开成功之门,用坚持敲开成功之门,用实力敲开成功之门。

  3.从对“敲门”的回应角度立意:学会尊重别人,做有修养的人;礼貌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细节决定成败;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参考例文]

  敲 门

  我与母亲又发生矛盾了。

  自从进了高中,母亲对我的管教变得越发严格,也越发敏感。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很是厌烦处于更年期的母亲的唠叨。所以,“当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矛盾层层升级。

  母亲总是不经过我的同意私自闯进我的卧室,翻看我的作业、我的日记。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注意到那扇门的存在。为此,我和母亲总产生许多矛盾。

  我正在卧室里认真研究一道数学难题,刚有些许眉目的时候,巨大的开门声打乱了我所有的思绪。母亲每次都这样,从来都不知道敲门。

  “妈,你能不能以后进来先敲下门啊,你总是打扰我。”

  “敲门!我敲门的话就不能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你没学习我也不知道,那样你呈现给我的都是假象 。”

  “不学习?假象?妈,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吗?反正不管你怎么想,卧室是我的私人空间,你进来前必须敲门。”

  “这是我的家,我想进哪个房间就进哪个房间,根本不用敲门。”

  …………

  战争一触即发。

  这一次,我跟母亲吵了很久,我们谁也不肯让步,我不想我的私人空间被母亲轻易窥探。最后我们谁也不理谁。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也没有出去,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卧室里。在卧室里,我能听见父亲批评母亲的声音,也能听到母亲理论的声音……

  八点半了,九点了,九点半了,我还是没踏出房门半步。

  “笃,笃,笃”,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我以为是父亲,刚想开门,就听见母亲的声音传入耳中。“婷婷,开门。”我不想去开门,我的气还没有消,敲门声持续地响着,“婷婷,你先开门,出来吃晚饭,我们有话好好说。”我没想到今晚的母亲如此地有耐心,或许是我真的饿了,或许真的是母亲敲了太久了,我开了门。门刚打开,我就听到母亲道歉的话语。

  “婷婷,你和你爸说得有道理,我是不应该这样随意进出你的房间,你有你的私人空间……”看来这一次,我有机会可以好好地与母亲交谈一次了。看来,我们母女俩间的矛盾也可以消除了。

  母亲的这一次敲门,也敲开了我的心门,敲碎了我们之间的矛盾。

  [例文评析] 取材真实、切题,富有生活气息。女儿与母亲因为“敲门”发生直接冲突,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互不让步,进入冷战僵持状态,女儿闭门不出;在父亲的开导下,母亲放下架子,主动敲门,向女儿认错,母女俩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女儿叛逆、任性,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母亲对女儿管教严格,不懂得尊重女儿,但知错就改。结尾由敲房门上升到敲开心门,虚实相生,深化主旨。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