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三篇

2021-03-09 14:23:08 浏览量: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能够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并且能够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下面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兵力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30万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2芦花荡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蜡烛

  母亲的眼泪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讽刺、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二、解词(写在作业本上)

  1.锐不可当:阻遏:不含:

  2.编算:寒噤:仄歪:张皇失措:提防:

  3.精疲力竭:肃穆:

  4.不可名状:瞥见:

  5.憧憬:荒谬:

  6.震悚:惶急:

  7.狼籍:簌簌:蹒跚:颓唐:踌躇:

  8.尴尬:

  9.愧怍:滞笨:塌败:

  10.伎俩:颠沛:

  11.惟妙惟肖:巧妙绝伦:推崇:胜景:

  13.标本:嶙峋:雷同:

  14.玲珑:矫健:迥然不同:井然有序:掩映:

  15.伧俗:休憩:

  16.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载途:

  17.繁衍:濒临:相安无事:

  18.劫难:追溯:遗骸:

  19.扼制:斑斓:劫掠:

  20.束手无策:

  三、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10.《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等。

  11.《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2、《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3、《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4、.《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5、《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6、《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7、《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

  18、《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9、《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2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三】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重点

  21.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

  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2、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答案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4、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