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选集三篇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选集三篇

2022-07-02 14:21:38 浏览量: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选集三篇

  永远记住,你自己决心成功比其他什么都重要。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选集三篇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1.期末语文初二考试试题

  一、积累及其运用(2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1.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2.——————,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4.陆游诗《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5.杜甫诗《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6.湖北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矗立在武汉蛇山上的黄鹤楼更是誉满天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历有许多诗人在黄鹤楼写下优美诗篇流传至今。请你写出两句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

  (二)名著阅读(5分)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 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 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 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7.曹操说自己好梦中杀 人,目的是什么?(2分)

  8.从选文中你能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2分)

  9.请你写出《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一个故事情节(选文中出现的除外)。(1分)

  ————————————————————————————————-

  (三)综合实践(5分)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10.阅读上面文字,回答问题。

  (1)写出一两句古诗文中描写莲的名句。(1分)

  (2)你认为莲有哪些品质值得人们赞美?(1分)

  (3)请你写一段优美的文字表达你对莲的赞美。(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三峡

  余秋雨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象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舟楫,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快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再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节选自《文化苦旅》,有删节)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①缟白()②熔铸()③驰骋()④湍急()

  12.文中虽然也写到了白帝城,但重点却并不是描写白帝城的自然景观,作者重点写了什么?(3分)

  13.“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得漂亮?(3分)

  14.文章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说“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再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模样”才属于诗人?(4分)

  16.余光中的一首《寻李白》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罕见的绝唱,请结合平时你对李白的了解,简要赏析这首诗。(5分)

  17.我们曾学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写出文中描写三峡水清景美的句子(两句即可)。(2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8.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寝()④相与步于中庭()

  19.文章依次写了哪三层意思?(3分)

  ①——————————;②——————————;③——————————。

  20.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2分)

  2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中庭景物的?中庭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2.作者在文中自称“闲人”,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23.我们学过不少描写月色或借月抒怀的古诗句,你能写出两句吗?(2分)

  ————————————————————————————————

  四、作文(40分)

  24.以下文题,任选其一作文。

  作文(1)题目:幸福

  作文(2)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绕着篱笆。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作文。

  2.期末语文初二考试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nì名()广mào()kuì赠()叱duō()

  2、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但愿人长久——————,——————。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沟。——————。

  (4),举杯消愁愁更愁。

  (5),独怆然而涕下!

  (6),化作春泥更护花。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3、名著阅读(4分)

  (1)《海燕》是苏联时代伟大的文学家()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他的名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还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4、指出下面句子所描写的人物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4分)

  A.她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B.“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C.“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D.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胜:涯:备:极:

  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回答这个句子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4分)

  4.上文的作者是朝的,他认为“迁客骚人”的做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认为古代圣贤的做法,——————。从而表明了他的伟大抱负是,——————。(6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8分)

  (一)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5.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3分)

  第①段:

  第②段:

  6.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3分)

  7.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A处:

  B处:

  C处:

  8.“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9.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1分)

  10.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分)

  (二)

  水乡茶居(节选)

  杨羽仪

  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20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竹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在那“史无前例”的年月,因为《爱莲说》的作者是士大夫,于是“糯米鸡”外面的荷叶也被取消了,糯米饭中裹的也不是鸡肉而变成猪肉,“糯米鸡”变成了“**糯米猪”。现在,水乡茶居的糯米鸡,不但恢复了传统的荷叶包裹,而且糯米饭里头的确裹着鸡肉,还拌以虾米、冬菇、云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属上品,百啖不厌。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倘在早晨,茶客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看榕阴、朝日及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老”的茶客。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12.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3分)

  13.水乡茶居有什么特色?(3分)

  14.茶居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3分)

  15.在语言运用上,本文和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4分)

  16.文章结尾说“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应怎样理解?(4分)

  四、作文(50分)选一个题目来写。

  1、题目:真正的朋友

  要求: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朋友,请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你心目中的真正朋友。文字在600~800字之间,文体不限。

  2、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以“我家乡的_____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表现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示:要写出地方特色以及过节的浓浓气氛。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匿袤馈咄

  2、(1)留取丹心照汗青(2)千里共婵娟(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抽刀断水水更流(5)念天地之悠悠(6)落红不是无情物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高尔基在人间宋学士文集宋濂

  4、出自课文作者

  A我的母亲胡适

  B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C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D藤野先生鲁迅

  二、文言文阅读1、胜:美丽。涯:边。备:详尽。极:尽。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广阔浩淼和景象的变化万千。4.北宋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

  (一)5.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6.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7.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8.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9.清代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10.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11.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二)12.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13.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14.旧时的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15.相似之处: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

  16、.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变迁的乐趣。

  四、作文略

  3.期末语文初二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签订(qiān)惦记(diàn)交卸(xiè)脖颈(jìng)

  B.提防(tī)溃退(kuì)取缔(dì)阻遏(è)

  C.歼灭(jiān)差使(chāi)琐屑(xiè)寒噤(jìn)

  D.憎恶(zēng)诘问(jié)震悚(sǒng)憧憬(ch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仄歪张惶失措名副其实精疲力竭

  B.荒谬不可明状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C.惧惮眼花瞭乱情郁于中月明风清

  D.狼藉触目伤怀莫名其妙富丽堂皇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人慢下脚步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B.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C.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日本某些右翼政客不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使出浑身解数在钓鱼山问题上制造麻烦,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B.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5.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初二# 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初二# 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

  C.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D.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诚实无欺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当代作家杨绛的散文《信客》就是在为这样的人树碑立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所写小说《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7.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6分)

  【食品安全我留心】(1)2011年6月8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列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发改委称,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请你给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同学健康我关注】(2)同学们在学校商店进行暗访时,发现一些食品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此时,恰好李萍同学来买零食,你将怎样善意提醒她?(2分)

  【学校管理我参与】(3)同学们对学校食堂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食堂卫生差、食品摆放混乱、蔬菜不新鲜等问题。请你就存在的问题向学校领导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8.按原文或提示默写。(10分)

  (1)乡泪客中尽,——————。(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5)《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语句是:——————,——————。

  (6)《黄鹤楼》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7)写出《春望》的颔联:——————,——————。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9-12题。(13分)

  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襟;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吟咏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项,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从发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 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轮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循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圃。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窜: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9.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0.④⑤两段写野菊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3分)

  11.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2.读完全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解答13-17题。(16分)

  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最后总算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他笑说:“我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噢,你是要拿这个去说理吧,有点意思。”老人笑着不断点头。

  于是父亲就拿着这只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儿子见了没吱声,只是撇了撇嘴。父亲想上去解说,却被儿子用手按住:“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突然高声喊叫,那表情充满了厌烦和愤怒。

  父亲瞪圆了眼睛,愣愣地看着儿子,深深地为儿子担忧。他在QQ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的数学老师。”

  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常使用!!!”

  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对父亲的理念提出质疑。父亲想了想,回复道:“木桶理念只是要告诉大家,提升自己的短板,能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不,”父亲说,“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儿子说:“我选择放弃,既然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那我就放弃数学。我想好了,选考艺术类专业,摄影专业属艺术类,不用考数学。”

  父亲心里暗自遗憾,但转而欣喜:儿子的思维方式不僵化,他突破困境的方式很独特。摄影也许不是儿子最喜爱的,但儿子绕过了他的短板,直接用他的文科之长来敲大学之门。

  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这让父亲非常意外,按他原先的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比如他会在QQ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了,回道:“当然够格,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嘚瑟。”

  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试绩点是4.5哦。

  不错。父亲不敢表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QQ给父亲留言:“老爸,我新创作的滑稽剧,最近正式在电视娱乐档播放了,有兴趣看看,给儿子提些意见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老太婆,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好被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怔,旋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

  父亲疑惑地看着儿子,问:“啥用?”

  儿子一笑,没回答。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父亲甚感疑惑:儿子为啥要换一只木桶?

  儿子这时突然从父亲背后说:“那块最短木板被我拿掉了。与其在最短的那块木板上苦苦纠缠,还不如让长的木板更长。”

  13.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

  父亲定制缺口木桶欲与儿子沟通→→

  →儿子大学期间自信开朗成绩显著→

  14.父亲的木桶理念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中回答。(3分)

  15.下面这句话是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试作赏析。(3分)

  父亲瞪圆了眼睛,愣愣地看着儿子,深深地为儿子担忧。

  16.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父亲”这个人物形象。(3分)

  17.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说说你赞成“儿子”的“放弃”吗?请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8-23题。(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3)无论魏晋:(4)处处志之:

  20.翻译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2.《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设计渔人再找到桃花源而不得,刘子骥“未果”,为什么作者要设计这样的结局?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4分)

  2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二)阅读《望岳》,完成24-26题。(7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2分)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5.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作文(60分)

  27.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28.“爸爸去哪儿了”尽显父亲与子女的亲情之美,《时间都去哪儿了》唱不尽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生活中,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如诚信、善良、孝道......)就在时光的流逝中渐行渐远,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请将题目“__________去哪儿了”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27、28中任选一题,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2.D3.C4.D5.D6.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7.(1)食品安全为今年改革重点(2)答题示例:李萍同学,你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是否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确保食品的安全,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说话要有针对性,语言连贯得体,言之有理即可)(3)答题示例:(1)强化食堂工作人员卫生意识,建立卫生检查制度;(2)加大食品采买监管力度,杜绝过期食品进校园;(3)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当天食品必须“留样”。(言之有理即可)

  8.(1)孤帆天际看;(2)徒有羡鱼情;(3)山山唯落晖;(4)濯清涟而不妖;(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10.衬托(对比);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11.如: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理由: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胜者的豪放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12.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13.儿子质疑父亲的木桶理念;儿子选择艺术考上重点大学;儿子抽掉短板改装缺口木桶。

  14.提升自己的短板,能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15.示例: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超乎寻常的反应感到无比惊讶,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忧,推动情节的发展。

  16.示例:面对儿子的“短板”,父亲没强制儿子补习,没反对儿子的选择,可见父亲思想民主、不僵化;面对儿子的不理解,父亲没有发怒,通过QQ与儿子交流,可见父亲善于沟通,善解人意;面对儿子取得的成绩,父亲鼓励但不轻易表扬,可见父亲教子有方。

  17.(试题开放,赞成与否均可)。示例①:我赞成“儿子”的放弃。文中的儿子懂得放弃,学会选择,才越来越自信,赢得精彩的生活。生活中可能你兴趣广泛,但时间不允许;可能你有心成为书法家,却没这方面的天赋,这时就要懂得放弃,专注于你擅长的某一方面,或许能让你拥有更为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示例②:我反对“儿子”的放弃。文中的儿子经历的只是人生路上小小的挫折,应当勇于面对。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生活中我们有考试的压力,有朋友的误解……我们应当敢于面对,努力克服困难,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18.D19.(1)田间小路。(2)通“邀”,邀请。(3)不要说,更不必说(4)做标记

  20.(1)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2)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21.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22.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然而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这样的理想的地方无处可寻是不存在的,含蓄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3.C24.B

  25.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6.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