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集:都市精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集:都市精灵

2021-04-17 09:27:46 浏览量: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那么关于语文的试卷列提有哪些呢?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集:都市精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合集:都市精灵

  都市精灵 第一课时

  舒乙

  一、学习目标

  目标:1.解决、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加强朗读,提出个人见解,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舒乙,当代作家,著名作家舒庆春即老舍先生的儿子,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课文选自《随笔》)

  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文章的中心,主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栖( )息 黄鹂( ) 老鸹( ) 硕( )大 鹈鹕( )

  围剿( ) 喜鹊( ) 嬉戏( ) 抿( ) 觅食( )

  荒诞( ) sì( )无忌dàn( ) 退避三舍( ) 司空见guan( )

  2.阅读课文后思考:“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你读了课文后是否有新的认识?“精灵”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文章写了现代文学馆内哪些精灵?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点?

  文中写光顾文学馆的“精灵”有成帮成伙的喜鹊,一只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一种体形特别小巧的鸟,还有一对硕大的乌鸦。作者对这些动物都非常喜爱,对他们的存在感到欣喜和自豪。但仔细推敲,感情中又同中有异。对嬉戏的喜鹊,作者对参观者宣称“这是我们的一景“,颇多自豪。对小松鼠,则视为”一宝”,欣喜之余,却也表明北京全城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过去;听小鸟鸣叫,视为“难逢的幸事”;对一对乌鸦,则用“呆呆”、“孤独”、“寂寞”、“可怜”等词语,表达了深深的惋惜,明确显示对现代都市的针砭之意。

  活动二:都市精灵们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她们总体上的处境是怎样的?

  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精灵们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活动三:作者写了北京城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

  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景,和北京鸟兽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幽雅( ) 嬉戏( ) 栖息( ) 滑翔( ) 检阅( ) 荒诞( )

  2.在下边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介词。

  (1) 游人稀少,常有鸟儿飞来栖息,最多的是喜鹊和灰喜鹊。

  (2)……叫着闹着, 清冷的天气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

  (3)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

  3.修改下边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

  ⑴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⑵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

  ⑶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

  五、巩固、拓展、延伸

  必做题: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山”“水”“花”“鸟”的句子,任选其中的两项,各写一句。

  选做题:

  你的家乡有没有像小胡同那样值得你留恋的东西?请你用一两句话把它写出来。

  六、反思:

  都市精灵 第二课时

  舒乙

  一、学习目标

  目标: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学法指导:自行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作者在写到一些动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时,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呢?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根据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或通过自我描写流露感情的句子来概括)

  喜爱——悲伤——难过——惋惜——羡慕——佩服

  为自己的庭院有动物而欣喜;为发现北京其它地方没动物而悲伤;为北京失去自己钟爱的动物而难过、惋惜;对其他城市拥有自己的动物而羡慕、佩服。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全文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多的“鸟”、“鱼”、“兽”?

  提出了看一个城市有没有鸟鱼兽,可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可以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活动二:生活在都市里的动物被作者写的如此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是因为有丰厚的语言功底,你能品出本文的语言有那些特点吗?(可以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文中新词旧词相结合使用等方面来品析)

  活动三:城市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你们知道地球上还有那些动物越来越少吗?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四: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鱼、鸟、兽友好相处?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堂练习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我和我的朋友是在阳台上认识的。那天我在阳台上晒红枣,他来阳台上偷吃红枣,不幸被我撞见。我当时一见到他,心里就直扑腾,生怕惊着了他,倒像是我在偷吃红枣一样。就在他看到我便飞也似的逃窜时,我喜欢上了他。

  他是一只鸟儿。长得尖嘴猴腮,还灰不溜秋,乍一看还真不像只好鸟。从他那上蹿下跳的调皮劲儿上看,很像我那精力过盛的儿子,所以我断定,这厮一定也是一小男生。我每早拿出一点红枣摆上阳台。他也守信用,每天厚着脸皮准点飞来。吃饱喝足后,就坦然地尺走了。我则躲在门后偷看,享受着我这人类爸爸的爱意。

  我儿子见到这鸟后,忙着下套子要逮,只是他手笨,没有得逞。被我发现,当即收缴作案工具,并厉声斥责:"你怎么可以随意伤害一只可爱的小鸟呢?他是人类的朋友。""拉倒吧,老爸,你在我们家里,吃的鸡比谁少吗?"他回敬我一句。

  喂鸟是幸福的,喂那种食欲特好的鸟尤为幸福。几天后,待鸟儿吃得心安理得了,躲在门后的人便想出来认个亲戚。那天,见日头很好,估计他的心情也不坏。我把头从门后慢慢探出,献上早已准备好的笑容,希望他能像喜欢红枣一样喜欢这张脸。然而他不友好,在他看我的眼神中,充满着警惕和敌意。我怀疑他读不懂我们人类的笑容,这是令人沮丧的。可笑的是,在他高度戒备地注视着我的当口,还不忘以极快的速度朝枣儿猛叨上一口,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我觉得他在耍小聪明,为了不影响他进餐,我只好重新退回门后。

  一天周末,我见以往总是孤孤单单的他,身后还跟着一只大胖鸟,以为是他的胖太太。我急忙跑到门后窥探他们。这胖鸟给我的印象极好,叫声柔和,仪态端庄,吃相也颇有教养,在我们人类圈中,这叫淑女形象吧。然而据我在门缝反复观察,这胖鸟不是小家伙的太太,因为他们之间从来不黏黏糊糊,不见眉来眼去,只是同来同吃,连同回都不常见。胖鸟每次吃完后,总要衔上一枚红枣带走--可能是一只母亲鸟吧,且家庭负担不老少,带她来的是儿子。这母子俩很少对话,不愿沟通,就像我家那母子俩一样。

  什么事情都有个结束。我与鸟儿缘尽的时候,是我出差两天回来后。阳台上红枣已尽,鸟儿不见踪影。我急忙很张扬地摆上红枣,古人植芭蕉以邀雨,今我摆红枣以邀鸟。鸟儿鸟儿何不归?可惜一切都晚了,他们走得干干净净。估计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会再想我一下了。

  鸟儿子走了,还有我儿子,他是没办法把我甩掉的。那日,见我在阳台上想鸟,儿子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算了老爸,别跟破产似的,不来就不来了,还省点枣呢。"他是好心,以为舍不得红枣就可以宽我的心,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我们蜗居在城市的人那少得可怜的温情。只不过鸟儿和我儿子他们从来都不稀罕这些罢了。

  1、"我"和"我儿子"对待"鸟儿"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然后马上又恢复严肃的盯人状",鸟儿"严肃的盯人状"是怎样一种眼神呢?(用原文词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中一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文中向人们发出怎样的呼唤?

  五、巩固、拓展、延伸

  必做题:

  设计一条有新意的标语,号召同学们保护动物,与动物文明相处。

  选做题:

  根据文意,你觉得北京人该怎么做,才能使北京拥有以前的生机和活力。请你向北京市民写一份倡议书。

  六、反思: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