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2021-04-19 08:49:26 浏览量: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以下是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难点

  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

  一、作者简介:

  任先青 : 1943年10月10日出生,山东莱州人。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副主席。1988年被命名为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陆续于《诗刊》、《星星》、《黄河诗报》、《诗神》、《绿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八百余首,出版诗集《无涯之心》、《心形的叶子》二部。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大型辞书.

  二、结合以往学习诗歌的体会,想想欣赏诗歌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理解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分析特色,选择诗的构思、表现方法、语言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 赏析

  三、理解诗的内容。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平仄 磅礴 酝酿

  2、解释词语:

  平仄:

  磅礴:

  潇洒

  飞扬:

  酝酿:

  神思: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平平仄仄的枪声: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嘹亮的东方:

  2、按要求填空:

  l 第一节:从诗的( ) 方面 设喻;

  l 第二节:从诗的( )方面 设喻;

  l 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l 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

  l 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 )之情。

  四、再读本诗,理解构思的新颖和毛泽东的形象。讨论:

  1、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你能否背一首毛泽东的与本诗内容有关的词?本诗是如何表现他作为诗人的一面的?

  答:(1)化用了毛泽东的不少诗句,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2)把他领导大家创业开国比作诗人酝酿诗作,从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设喻。

  2、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你能说出他的哪些重要的革命事迹?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

  秋收起义、以农村保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等

  长征、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4、这首诗的角度新在何处?

  五、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为什么?

  六、小结写作特色:角度新颖

  比喻精当

  七、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这首诗

  八、知识迁移

  仿造冰心诗的形式和内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首。

  原诗: 仿诗:

  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 ————

  天地便小了。 —————

  九、背诵这首诗和此诗中涉及的毛泽东的词。
文通中学语文基础教案       No.9

第  1  教时 课题 七律  长征
年级 初二 课型 诵读欣赏 备课时间 9、1
 




 
知识与能力 培养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习本文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领袖的敬佩之情。



重点:
    毛泽东诗人与领袖的双重身份。
难点:
    精当的比喻;巧妙的构思。
教学
方法
诵读、品析、感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既是我们敬爱的领袖,又是一位造诣很高的诗人。他在领导人民缔造新中国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例如上学期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咏梅》。当人们在赞颂他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高度评价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人们是怎样高度评价他的诗词创作的,有趣的是人们的评价也是以诗歌的形式吐露出来的。
二、作者简介
1、介绍作者任先青。
任先青,1943年10月生于山东莱州。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顾问,德城区文联副主席。
    任先青酷爱写国家大事,写名人、伟人。他天生低调,他写诗二十余年,只出了两本诗集,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任先青这个名字,但他的名篇《诗人毛泽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晚会上朗诵,并被编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 
 2、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诗刊》1990年第6期,原题为“诗人毛泽东”。解题: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作为诗人,他擅长古体诗词,战争年代在“马背上哼成”了不少传世佳作。作为领袖,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燃起星火 ,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开国业绩,永垂史册。在《诗人 领袖》的题目下,这首诗恰到好处地理清了这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激发兴趣,了解背景,便于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译诗: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一行。(你)常常在马背上运筹帷幄,(你)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眼光,战场上的黄花,如血一样的残阳,(便)成了诗中最美丽的意境。(你)有时候很潇洒地抽烟,抬起头去看那远逝的南飞的大雁,(你的)宽大的脑子里却像大江的流水一样在不停地思考。在下雪天,(你)更善于敞开思路想像。思想飞扬起来,好像那梅花漫天飞舞的北方。相信你是最严肃的一位诗人,弯起手指来算一算,(你的)一首气势宏大的诗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构思,(你)不轻易朗诵诗句,(可是)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便成了世界上最精练的语句,使世界的东方也嘹亮了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诵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诵读本诗。
3、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感情等几方面读出对领袖的敬佩之情。           
4、 男、女生、集体分别朗诵课文。
(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文本赏析(以讲解、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解决)
1、本诗化用了毛泽东的许多诗句,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吗?
“战地黄花”语出《采桑子 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血残阳”语出《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望断南飞雁”语出《清平乐  六盘山》(1935年月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梅花漫天”《七律  冬云》(1962年月12月26日):“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2、“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
明确:使世界的东方嘹亮起来,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毛泽东的诗作是可以与他革命历程互相参证的史诗,这也为本诗的写作提供了方便。诗中化用了不少毛泽东的诗句,自然确切,也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
、合作探究(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诗的巧妙的构思。)
可以说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这首诗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领袖开国创业比做诗人酝酿创作,从而找到写作的突破点,以全新的角度确切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从而赞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究竟是如何将毛泽东的这双重身份巧妙地联结起来的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明确: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一行。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声,古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之一。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仄声则指古四声中的另外三声。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入声分别分化到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去)中去。有些方言有入声,入声字一般比较短促,有些还带辅音韵尾。“平平仄仄的枪声”就是毛泽东的许多诗作来自革命战争,在毛泽东的笔下,诗与战斗和谐统一。
由此可见,这一节是从诗的形式入笔,将战争中的枪声比作诗韵,将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做诗行,这是“最长的一行”。
这一节紧扣诗题,既写泽乐是领袖,又写他是诗人。诗句运用比喻,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与写诗生涯糅合在一起,既生动又形象。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生生讨论交流、师生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
、总结归纳写作特色
1.运用比喻,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与写诗形象融合在一起
这篇文章的第一小节将战争中的枪声比作诗韵,将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做诗行,这是“最长的一行”,将毛泽东的诗人和领袖的身份有机统一,贴切自然。
2.运用意象,展示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豪迈情怀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是写于战争年代,而且有很多诗词特别1929—1931年期间写的诗词是他在马背上哼成的。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毛泽东的诗词。
2、预习《枣核》。
 
 
 
 
 
 
 
 
 
 
 

 

 

 
 
内容:诗人气质
                    领袖风范
诗人  领袖    
手法:比喻精当
构思巧妙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