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1-04-26 09:39:23 浏览量:

  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立足必须学会立志,勤奋才能达到攀登之目标。下面课件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舜(shùn) 畎亩(qu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百里奚(xī) 孙叔敖(áo) 法家拂士(bì)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本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曾受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他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2.作品简介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活动,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共七篇,计261章,约8.5万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章气势磅礴,语句流畅,持论说理,善于雄辩,用词精辟,比喻精当,富有说服力,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事父母,俯不足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成书,即《孟子》。

  四、课文注释及译文、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部分,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都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磨炼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过渡句,在论据和论点之间起连接作用。“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既指上述六人,也涵盖了其他能够担当大任的人。“苦其心志”是思想磨炼,“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生活磨炼,“行拂乱其所为”是行为磨炼,“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则指明了艰苦磨炼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这部分先举事例,后作结论。

  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一番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说错误挫折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说改正错误战胜挫折必须经过一番苦心焦虑,才能奋起,才能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说一个人在进行这种思想斗争时的脸部表情和语言表现,有了这种表现,人们才能了解他。这里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这样论述问题无疑是全面而正确的。

  第二层(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这一层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如果在内部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臣子和善于辅佐的贤能之士,外部没有敌对国家入侵干扰的忧虑,常常处于安乐之中,那么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被灭亡。这一部分正反对比论述,中心论点已隐含在其中。

  (译为:这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必将使人、国家萎靡灭亡(的道理了)。)

  这一段点明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本文采用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结合的方法,结构行文紧凑完整,将中心论点置于文章结尾,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以论证“生于忧患”为重点,逐层推论。

  五、文章结构

  本文共四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3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六、一词多义

  七、通假字

  1.“曾”通“增” 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2.“衡”通“横” 梗塞,阻塞,不顺 例句:衡于虑

  3.“拂”通“弼” 辅弼,辅佐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八、词类活用

  1.“苦”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痛苦 例句:必先苦其心志

  2.“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劳累 例句:劳其筋骨

  3.“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饥饿 例句:饿其体肤

  4.“空乏”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资财缺乏 例句:空乏其身

  5.“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颠倒错乱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

  6.“动”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惊动 例句:所以动心忍性

  7.“忍”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坚韧 例句:所以动心忍性

  8.“过”名词作动词 词义:犯过失,犯错误 例句:人恒过

  9.“入”动词作名词 词义:国内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10.“出”动词作名词 词义:国外 例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敌”名词作形容词 词义:敌对的 例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生”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生存发展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

  13.“死”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词义:使……萎靡死亡 例句:死于安乐

  九、古今异义

  1.“发” 古义:被任用,被起用 今义:送出,发生等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2.“举” 古义:被举荐,被选拔 今义:往上托,推举

  例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然后” 古义:“然”,代词,“这”,“然后”,这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个动作、事情紧承上一个动作、事情

  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征”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征求等

  例句:征于色

  5.“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打比方

  例句:而后喻

  6.“入” 古义:在里面,国内 今义:进入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7.“出” 古义:在外面,国外 今义:出去

  例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拂” 古义:不顺;同“弼”,辅佐

  今义:轻轻擦过,甩过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9.“所以” 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义:表结果关系的关联词

  例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十、特殊句式

  1.被动句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起用”、“被举荐”。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之间被选拔为相,胶鬲从鱼盐贩之中被举荐……

  2.倒装句(状语后置)

  例句:困于心,衡于虑。

  “于心”、“于虑”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心困,于虑衡”。即“在内心忧困,在思虑上阻塞”。翻译时可使语句更通顺些。

  译文:内心忧困,思虑堵塞。

  再如: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畎亩之中”也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畎亩之中发”。

  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十一、课后习题解答

  (一)提示:首先读懂第二段的内容:治理天下的任务要交给“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人,指要进行思想磨炼、生活磨炼、行为磨炼。这样才能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这在当今社会,在当今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同样适用。

  (二)1.举:被举荐,被选拔

  2.动:使……惊动 忍:坚忍

  3.曾益:增加

  4.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三)(四)自做

  提示:1.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绽开——巴尔扎克。

  2.成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机遇。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