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初二 > 八年级语文教案:灯笼

八年级语文教案:灯笼

2021-07-03 11:56:12 浏览量:

八年级语文教案:灯笼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课文包括小说、诗歌和散文。《灯笼》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俗民风,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

  考点分析

  1、抓住线索,理清写作思路

  文章以“灯笼”为线索,抒写了与灯笼相关的回忆,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再又想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事迹。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体会散文的人文色彩

  作者在散文中掺杂历史逸闻趣事,如穿插唐明皇东宫的彩灯、元宵节的龙灯和宫灯的描写,富有浓烈的古典文化气息,使得文章知识丰富、情趣饱满,具有传统文人的悠闲心态和情调。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学科维度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训练预感,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预习检测

  (一)创设情境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神龛( kān ) 司马懿( yì ) 幽悄( qiǎo )

  争讼(sòng ) 裴公(péi ) 斡旋( wò )

  静穆( mù ) 思慕( mù ) 熙熙然( xī )

  怅惘(wǎng ) 霍骠姚(piào ) 垂珠联珑( lóng )

  2、解释词语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恐吓:威胁人,使害怕;吓唬。

  斡旋:调解周旋。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熙熙然:指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

  不甚了然:不是非常清楚即明白一点,但是不完全。

  破落户: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

  燎原:火延烧原野,比喻气势旺 盛。

  3.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

  线索:灯笼

  第一部分(1—2):由小孩玩火引出作者和灯笼结缘得太多

  第二部分(3—11):抒发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

  第三部分(12):抒情,表达作者壮怀激烈的情感

  2、细读3—11段,思考:围绕“灯笼”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灯笼中寄寓怎样的情感?

  第3段:挑着灯笼,迎回祖父,表达祖父的慈爱;第4—5段:接过纱灯,上下灯学,表达母子情深;第6段:村头红灯高挂,慰藉孤行客的心,表达乡情民俗淳朴,给人温暖;第7段:元宵节,跟着龙灯跑个半夜,表现了乡情民俗风貌;第8段: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感慨岁月沧桑;第9段:在纱灯上描红,体现文化的雅致;第10段:宫灯的联想,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第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三、精讲点拨,课堂小结

  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九、十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哎,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的“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明确: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4、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课堂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四、拓展延伸,当堂达标

  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是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我”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习题

  板书设计

  ------家乡民俗

  --------情人柔情

  灯笼

  -------壮士豪情

  -------民族担当

  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