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件范文网>语文课件 > 小学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

2021-08-30 08:51:23 浏览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词简析


  春晓①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①,处处闻啼鸟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③。

  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觉得天亮了,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②啼鸟:鸟的啼叫声。③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直译:

  春夜酣睡不觉得天已亮了,(醒来后)处处都听闻到鸟的啼叫声。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庭院里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译文:

  春夜好睡眠,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后处处都听闻到鸟的啼叫声。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庭院里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五绝诗。

  押韵:一二四句押韵:第一句末字晓xiǎo,第二句末字鸟niǎo,第四句末字少shǎo,双三韵母押韵,有相同的韵母ao,广州话也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一二句和三四句都不对仗。五绝允许不对仗。

  赏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赠汪伦⑴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⑵,忽闻岸上踏歌声⑶。

  桃花潭水深千尺⑷,不及汪伦送我情⑸。

  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⑵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⑶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⑸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我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然听闻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汪伦来给我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一片深情。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押韵:第一二四句押韵,末字是:行xíng,声shēng,情qíng,押近音韵ing和eng,都是平声韵(拼音一二声),而且二四句的末字在广州话中是同韵的,所以算是押韵。行声情三个字在《平水韵》中同属于下平声中的【八庚】部,即属同韵字,所以是押韵的。

  对仗:两联对仗不明显。七绝允许不对仗。

  赏析:《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夜净思①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②,疑是③地上霜。

  举头④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①夜思:又作《静夜思》。思:思念。夜思:夜晚对故乡的思念。②床前明月光:指通过窗户照到床前地上的月光。③疑:怀疑,好像。④举头:抬头。

  直译:

  照到床前地上的明亮月光,怀疑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抬头遥望明月,低头思念故乡。

  译文:

  通过窗户照到床前地上的明亮月光,怀疑是落在地上的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首诗写诗人夜寝(qǐn)望月而兴起的思乡之情。

  韵律分析:

  押韵:一二四句押韵:第一句末字光guāng,第二句末字霜shuāng,第四句末字乡xiāng,双韵母押韵,都有相同韵母ang,所以是押韵。在广州话中也是同韵的。

  对仗:三四句对仗:“举”对“低”,动词对动词;“头”对“头”,名词对名词;“望”对“思”,动词对动词;“明”对“故”,形容词对形容词;“月”对“乡”, 名词对名词。

  赏析: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①,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②。

  注释:

  ①童子:隐者收养的小徒弟。②云深:云多而浓密,山深云雾浓。

  译文一: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译文二:

  在一棵松树下,我问隐者的小徒弟:你的师父哪里去了?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林深云密,不知道他的去处。

  格律分析:押韵:二四句押韵:第二句末字去qù,第四句末字处chù,都有同韵母u,所以是押韵。对仗:一二句和三四句都不对仗。五绝可以不对仗。

  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池上二首 其二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注释:⑶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撑(chēng):是用竹竿来撑,不是用桨划。艇:小船。

  ⑷白莲:白色的莲花。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行踪,那盖在水面上的浮萍,在小船花过后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五绝诗。押韵:第二四句押韵:韵脚字是:回huí,开kāi,都有相同的韵母i,所以是押韵。对仗:不对仗,五绝允许不对仗。

  赏析: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池 宋 杨万里(咏荷)

  泉眼无声惜细流①,树阴照水爱晴柔②。

  小荷才露尖尖角③,早有蜻蜓立上头④。

  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②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③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④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荷花?)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直译:泉水的出口悄然无声是因为吝惜这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在水里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娇嫩的小荷花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蜻蜓站立在它的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成了一句名言,演绎为:一个人从小就显露出才华;歌颂一个人从小就才华毕露。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押韵:第一二四句押韵,末字是:流líu,柔róu,头tóu。双韵母押韵,都有相同的韵母u,而且三个字在广州话中是同韵的,所以是押韵。

  对仗:第一二句对仗:“泉眼”对“树阴”,名词对名词;“无声”对“照水”,词组(动宾结构)对词组;“惜”对“爱”,动词对动词;“细流”对“晴柔”,词组(定宾结构)对词组。

  赏析: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画鸡⑧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①,满身雪白走将②来。

  平生③不敢轻④言语⑤,一⑥叫千门万户⑦开。

  注释:⑧《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①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②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趋向的补语之间。③平生:平素,平常。④轻:随便,轻易。⑤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话,发表意见。⑥一:一旦。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译文:

  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特别剪裁,雄鸡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

  它平生不敢轻易鸣叫,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天将破晓,公鸡啼叫,人们就起床,准备一天的劳作)。

  韵律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押韵:一二四句押韵,韵脚字是:裁cái,来lái,开kāi,都有相同的韵母ai,所以是押韵。对仗:不对仗,七绝允许不对仗。

  创作背景:《画鸡》是明代中后期时诗人为自己所画的一只大公鸡所提的诗,诗人画完这只高昂的公鸡后写好这首诗,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泛滥的年代,托物言志,用通俗流畅的词语描绘了画作中那只羽毛雪白,冠顶通红的公鸡。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课件范文网 友链、商务、投稿、客服:QQ:1870841073 邮箱1870841073@qq.com

Copyright @ 2006 - 2020 课件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课件范文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2459号-1